【返回首页】
系统的核心是保护主义。它的逻辑不是仅仅依靠单一技术或公司,而是打造一个完整的工业生态系统——不仅有三大汽车公司,还有数千家零部件供应商。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也采用了类似的保护主义策略,后来才转向自由贸易以推动出口。麦金莱继承了这一传统,起初推行高关税保护美国工业,但随着美国工业的壮大和出口需求的增加,他转向倡导“互惠贸易”,通过美国的高关税迫使其他国家降低关税,打开全球市场。这种模式后来被德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效仿,中国目前也在运行类似的“美国系统”剧本。
这引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:我们今天是否希望美国继续作为工业超级大国?在19世纪,这个目标非常明确,但现在我们对此态度模糊。当前的政策讨论——关税、贸易、工业激励——与麦金莱时代有惊人的相似之处,但我们需要明确是否要通过保护主义或其他工具重建工业优势。
让我们看看美国经济的轨迹。从1870年到1920年,美国经济以工业化为驱动,增长速度是我们现在的三倍,尽管当时人口更少,技术工具更有限。那是一个高移民、高关税的环境。1920年到1970年,增速稍缓,大约是我们现在的两倍,伴随着太空竞赛、电子技术、计算机产业的兴起。但从1971年,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开始,美国经济增速显著下降,进入低增长阶段。这不仅体现在GDP上,也体现在生产率增长——也就是技术变革的速度——的放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