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返回首页】
这些迭代只是单维的,我们可以对于这个载体的结构做一些优化,第五代的标准是从体外细胞改造转向体内改造。因为目前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应用场景是把T细胞拿到或者其他干细胞拿到身体外面进行细胞改造,改造完了之后再回输进去。
如果我们经常听到的CAR-T疗法就是非常典型的第三代、第四代的技术,它就是把我们人的T细胞、免疫细胞从外周血里面抽出来,然后在体外用慢病毒进行改造,或者逆转录病毒对这个T细胞进行改造,改造完了之后再把它扩增,让它变得更多,达到了1亿个或者10亿个细胞的数量单位,然后再回输到患者的外周血里面,这样的话进行血液肿瘤的治疗,这个疗效非常惊人。
很多患者已经有长达10年的缓解期,但是它的成本非常高,也有很多技术瓶颈。所以我们的新载体的标识就是把体外改造全部做成体内——我们把载体做好了以后,直接把载体打到患者的身体里,它自己能够找到它要改造的细胞,然后进行全面的改造,然后在体内这些细胞能够增殖到一定的数量,然后就能发挥作用,这样的话避免了体外这一很长、很繁琐、很困难、成本很高的体外改造过程。这个过程如果完全都避免了之后,它整个的价格会降得很低。
目前全球最贵的几款药都是基因治疗药物,最高的价格有300-400万美金每次疗程。所以现在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个病毒载体的改造,让这个最终价格可及性得到很大的提升,我们的目标是最终能够把这个做到国内医保能够承受的范围,这样的话如果能纳入医保,很多患者就能都用得起,个人的经济负担就没有那么重了。
现在我们利用我们的最新技术,也做了一些AI,我们通过AI技术把这个载体做一个全面工程化的改造,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。我们不是单纯说改了这一点或者那一点,而是需要把它做一个系统性的改造,就好像我们在平常使用DeepSeek这些AI工具的时候一样,直接和我们的载体工具进行对话,告诉它你的设想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载体,然后AI就会帮你完成,做出一款马上能够成药的这样一个新的载体,而且这个载体就是药本身,它生产出来之后就直接打到患者体内,就能够发挥药效。